从保护主义角度讲,我国应该禁止或阻碍进口,以便「保护」国内的工业以及避免失业。他们说,如果消费者随便购买国外的产品,从事生产这样的商品的国内工人要么与进口的低价和高质量竞争,要么失去工作。情况显然损害消费者,因为购买力下降了,可是论点强调的是失业的问题。
很遗憾, 如果保护主义者加深分析的话,而不是仅仅观察概况, 他们一定会发现有一个驳倒那个论点的具体原因:进口本质上是出口。
让我们想象两种相关的假设情况来解释并且证明这个至关重要的点。
1)我们首先想象,其他条件不变,进口等于出口。然后,政府采取「保护国内的工业」的措施。在这种情况下进口会短期少于出口,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不可持续的。一旦进口下降了,外币的需求就下降,造成它的价格(汇率)也下降。在浮动汇率的情况下,名义汇率的下降造成实际汇率也下降。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,过程就有点不同。为了保持固定汇率,政府必须买人民已经不想买了的外币,可是为了这样做政府必须印钞票,由此造成通胀。通胀会造成国内产品涨价,由此引起进口上升而且出口下降,直到它们彼此相等为止。
因此,降低进口的政策(进口替代战略)同时也是降低出口的政策。进口的降低「保护」就业,而出口的降低则造成失业。所以从长远来看,虽然保护主义的政策没有影响就业水平,但是人民都不像之前那么富:因为贸易不被允许,所以质量和数量降低了,而且价格上涨了。换句说话,保护主义的政策结果降低了实际工资。
2) 让我们想象第二种情况。正如第一种情况的下场,其他条件不变,出口终于等于进口。这一次我们会采取自由贸易的措施(或者出口导向策略),而不是进口代替。 保护主义者一定会说这样做会引起工人失去工作。不过他们又忘了出口。如果进口比出口多,外币的需求会增加,以及涨价(汇率)。既然实际汇率增加了,那就会进口下降同时出口上升,直到他们相等为止。此外,因为物价比较低,人民的购买力也就增加了。因此,国际贸易自由化从长远来看不仅不会影响就业水平,还能让我们越来越有能力购买更高质量与更低价格的商品。
结论
保护主义的政策根本不会挽救失业,因为进口与出口最终一样。如果进口引起失业,出口则创造就业机会。所以,从长远来看,保护主义唯一的作用就是降低购买力,也就是说,人民愈被政府「保护」,就会愈贫穷。那就是出口导向比进口替代有效多了的原因:出口导向促进跟国际贸易并参与国际竞争。 自由贸易实际上就是人民最有效的与贫困作战的方法。
No hay comentarios:
Publicar un comentario